Kaiyun官方网随着近年来公路隧道建设数量的激增,隧道命名科学、规范应该是实现隧道工程建设标准化的工作之一。合适的公路隧道名称不仅可以发挥其定位、识别的作用,也可以体现其文化内涵,彰显其工程价值。基于对公路隧道名称的调研和梳理,结合大量典型公路隧道命名案例,发现现阶段公路隧道命名没有行业统一规范,显得随意、甚至于重复、低俗等问题,因此提出公路隧道命名的基本要求和“5步3层次”的命名流程及方法建议,建议命名通过要素收集、初案确定、民情征求、专家论证、定名及更正5个步骤进行确定,层次根据隧道规模和需求进行确定。
纵览我国建筑命名,有着专属于中华传统特色的命名风格,无论是城门、廊桥、宫殿、楼阁、亭台、斗室,均参照了其所在方位、所含功能、所具寓意以及所寓愿望来进行命名,其中不乏美好的哲理寓意、诗情画意和历史典故,从而也形成了建筑物命名的合理导向和操作流程。它体现了名称的定位、识别的基本作用,也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大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21世纪我国隧道工程建设数量激增,有章法地选取隧道名称是大势所趋。2002年,原铁道部已经发布了《铁路工程命名规则》,其中要求隧道命名依托所在区域地名与山名,在无地名与山名可依时再考虑名胜古迹与景点。经过18年的发展,在2020年,国家铁路集团印发了《铁路线路、车站、桥渡隧名称管理办法》。前后,山东、南京、深圳等地也相继出台有关工程构造物的命名导则及相关条例,对于桥梁、隧道等名称的选定给予了一定指导并提出更高要求,其要求工程构造物命名要达到准确、简洁、不重复等目标。
目前的建筑技术刊物有关工程建造物命名的研究鲜有涉及,难有资料可鉴。鉴于此,本文针对公路隧道命名的现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以期为后续的公路隧道命名提供参考和借鉴。
在社会发展已进入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规范公路隧道名称愈加重要。其主要价值为“识别”,能够满足建设、运营、管理、维修、防灾、救难等使用需求,此外也应充分注意到社会及民众感受。以下简述国内外公路隧道命名的现状。
其命名方式有一定规律,名字要素主要为山川河谷的名字或所在地的地域名及著名人物事件等。如位于法、意边境的勃朗峰隧道,其名称取自阿尔卑斯山的最高峰;位于瑞士的圣哥达隧道,其名称取自苏黎世东南阿尔卑斯山脉圣哥达峰;位于挪威的拉达尔隧道,其名称取自挪威拉达尔城;位于奥地利境内萨尔斯堡陶恩隧道,其名称取自周边村镇奥地利旅游胜地上陶恩;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新退伍军人隧道用于纪念退伍军人。国外公路隧道命名案例见图1。
我国有记载的隧道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的石门隧道,由于当时并无“隧道”一词,故称其为石门栈道,后改称石门隧道。石门,既是名字,也反映了修筑环境与外观。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隧道建设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已经发展为名副其实的公路隧道大国。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建成公路隧道21316处、总里程21999.3km,近10年来,我国公路隧道每年新增里程1100km以上。
通过对全国各地270余座公路隧道名称进行调研和分析(见图2),国内公路隧道命名如今已逐渐形成了较为明确的风格(见图3),总体可概括为:“借自然地貌”“寓人文历史”及“蕴特殊涵义”3种情形,但确实存在部分公路隧道名称不佳的问题。
以自然地貌进行隧道命名是很好的一种方式,应该发扬光大。但部分隧道采用整体山脉命名则略显不妥,如昆仑山隧道与秦岭隧道(见图5),因为秦岭山脉和昆仑山脉是我国规模较大的山脉,直接以山脉命名,体现不了隧道的方位,使其失去了准确定位作用,且当有其他隧道穿越此山脉之时,将会无名可取;部分隧道也存在名称不雅的问题,如马路沟隧道与鼻子沟隧道(见图6),虽接地气又能反映所在区位等信息,但听起来略显俗气。
1)毗邻聚居地。一些与人类聚居地毗邻的公路隧道直接将聚居地作为名称,比如座落于河家庄的韩家庄隧道、位于甘肃定西的定西隧道以及四川汉源的汉源隧道等(见图7);另一部分则成为串联两地的动脉,如连接重庆城口到开州的城开隧道、跨越湖北与江西交界处的鄂赣隧道、沟通云南和贵州的滇黔隧道等。公路隧道命名较好地契合了当地风土人情,是所处地区人文环境的有机组成,有效地增强了工程在当地的影响力和声誉。
2)传承历史文化。将历史底蕴及神话传说与公路隧道命名联系起来是近年来的一种命名方式,其在体现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及内涵的同时,又较好地进行了文化传递。
位于京新高速的得胜口隧道,其名取自长城军事要塞得胜口,反映出保卫家国的信心与对太平盛世的愿景;位于湖北的诗经隧道,其名取自中国第1部诗歌总集《诗经》,镌刻着中国诗歌艺术的辉煌成就;位于奉—溪高速公路的白帝城隧道,其历史意义也很明显(见图8)。
将神话传说赋予公路隧道命名中,既充满奇思妙想,也为公路隧道增添了一抹神秘感,如愚公隧道,既是对愚公精神的颂扬,也是对现代建设者的褒扬;还有神农隧道、新观音隧道等亦是如此(见图9)。它们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完美体现。
1)抒发美好希冀。部分公路隧道以美好事物或对未来的希冀作为主要命名要素,让人得到美的感受,激发人们开拓进取的奋斗精神,如春风隧道、扎西隧道、白云隧道、东方红隧道等(见图10)。
2)宣传地方特色产业及产品。公路隧道名称可以作为地区宣传的特色名片,尤其是采用区域特色产业或产品对公路隧道进行命名时,会极大增加地区宣传的效果,带动产业发展,如山茶花隧道、蝴蝶兰隧道、桫椤隧道等。
1)唯一性要求。重名或极其近似的名字会带来很大的麻烦,失去了命名是为了“标识”和“区别”的根本意义。
2)发挥内涵作用。如前所述,隧道名称是体现文化底蕴、历史传统、时代风貌、区位特色、风土人情等的良好载体。如《南京市长江桥梁隧道条例》提出隧道命名、更名应根据地理名称、历史文化等要素确定;又如《深圳市道路命名导则》提出隧道应以其穿越自然地理实体、片区名称、具有历史的老地名作为隧道名称。
3)适当控制名称字数。通过调研,发现已有公路隧道名称通常由4~9字组成,其中4字名称占28.14%,5字名称占55.93%,6字名称占7.41%,7字名称占8.15%,8字及以上名称占0.37%。其中5字名称读起来最“上口”。基于此,公路隧道名称建议不超过6字(包含“隧道”二字)。
4)注意规避禁忌。在考虑命名过程中应注意禁忌问题,如:不得使用有损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民族尊严和人民团结的词汇;不得使用有违社会道德风尚的词汇;不建议使用外国地名,使用音译词语时应健康并符合汉语习惯;不使用语音、语意和字面能够引起歧义或误会的文字。
1)要素收集。在要素资料收集时,将要素划分为3个层次,建议将所在区域及周边自然地貌等要素考量为第1层次,具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山峰、山脉、河流、湖泊、岛屿、水道、滩涂等;区域聚集地、风土人情、历史底蕴等考量为第2层次,具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居住区、集镇、自然村、公共广场、文物古迹、纪念地、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历史名胜古迹等;助力发展、特色产业、寓意、精神寄托等宜考量为第3层次。
2)初案确定。通过资料收集情况结合隧道规模和政府、设计院、施工单位等多方面意见,分层次进行初案确定,最终形成3~5条初期命名方案。
①建议除景观公路外的中、短公路隧道,依托第1层次要素进行一般命名即可,例如:越岭隧道以地域名称+山脉、峰、岭名称+群号形式命名;水下隧道以地域名称+江河湖海名称+群号形式命名;市政隧道以城市名+区域或街道名+群号形式命名。
②具有较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区域隧道应依托第2层次要素进行特殊命名,如以地域名称+第2层次要素+群号。
3)民情征求。通过网络问卷、征求意见会、征求意见公示等方式面向建设地民众进行初期命名方案投票与意见征询。
5)定名及更正。经政府及建设方等进行意见沟通并批准后,公路隧道命名在施工阶段工程可行性研究、设计阶段、运营阶段均可重新命名,需形成更名报告并重新完成命名流程。
公路隧道名称确定后,名称铭牌设计也很重要。在进行铭牌设计时,应把景观学和书法学结合起来考虑,主要包括铭牌位置、字体选择、字体大小及字体颜色等内容。同时还需使铭牌设计和洞门的线型、颜色、肌理以及绿化等因素相协调,并充分考虑动态视觉特性下对驾驶安全的影响。公路隧道铭牌应是洞口景观的重要成分,地方特色、民俗文化、周边环境、稳定因素、设计师对美的理解等诸多方面都是设计中考虑的要素。
基于调研分析,对公路隧道命名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提出了本文中“五步三层次”公路隧道命名的具体操作建议。
1)建议除景观公路外的中、短公路隧道,依托所在区域及周边自然地貌进行一般命名;具有较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区域公路隧道应依托区域聚集地、风土人情、历史底蕴等要素进行特殊命名。
2)建议公路隧道命名根据公路隧道实际情况,采用“五步三层次法”进行命名,流程由要素收集、初案确定、民情征求、专家论证、定名及更名阶段组成,层次由隧道规模及需求具体确定。
受作者自身水平和理解所限,关于隧道命名的研究仅是抛砖引玉,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关注,共同完善公路隧道命名事宜,为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提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