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江河常被称为天堑,是人类发展文明中的一大挑战。在铁四院有这样一批人,他们怀揣着建设事业的理想与信念,敢于挑战天堑变通途,“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
他们经常自称为“潜伏者”,与他们相谈,大多含蓄内敛,但一提及隧道,就会眉飞色舞;与他们相处,略有些单调,可一干起工作,他们立马变得生龙活虎,从纸上“潜行”到轰鸣地底。
何应道,就是其中一位。沉稳坚韧,勇敢不惧,将自己投身到交通强国建设的大潮中,就像一块“泰山石”。
这里是潇湘交汇处,溪涧纵横交错,山岚叠石地形复杂,河川水流湍急,易涨易涸。跋山涉水的求学路险而艰,“以后要修一座最稳最坚实的桥,让小伙伴撒着欢、老人踱着步也能安安稳稳地过河”,这个儿时的梦想,让他在高考志愿书上毫不犹豫地填了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
“我很荣幸,赶上了中国水下隧道发展的黄金期”。入职10年,何应道先后参与了钱江隧道、长株潭城际湘江隧道及树木岭隧道、常德沅江隧道、武汉二七路长江隧道、武汉三阳路长江隧道、济南黄河隧道等10余座隧道的设计、科研,主要聚焦于大型水下隧道,尤其是在超大断面公轨合建盾构隧道的设计方面业绩突出。
10年间,经过多个大型项目的磨砺,他逐步成长为业务过硬,工程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10年间,从铁路到地铁、市政道路,从明挖工法到盾构工法,从矩形框架结构到预制管片衬砌结构,设计要点、重点,他都信手拈来,融会贯通。
作为世界级大盾构工程,济南黄河隧道是目前在建的世界上最大直径的公轨合建隧道kaiyun登录入口登录官网,也是大直径盾构隧道首次穿越地上悬河,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隧”。该项目具有盾构开挖断面大、掘进距离长、kaiyun体育官方网站全站入口浅覆土、深基坑、高水压、水文条件与地质情况复杂多变等特点。
各种“难啃的硬骨头”横亘于前,考验着设计人员的智慧和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遇难不避、敢于担当,何应道就像一块泰山石,手持“水下盾构”的利器,纵使“黄河之水天上来”,在他面前也终将“天堑变通途”。
他与家人告别,从湖南道县奔赴山东济南。一路“逆行”,长途汽车、火车、飞机各种交通工具,平时10多个小时的行程硬是花了3天,夜晚在长沙找不到酒店差点露宿火车站。一路风雨兼程长途奔波都不足惜,只为准时完成穿黄隧道设计项目的工期。
为了这个承诺,何应道带领项目团队全力以赴,连续三个月驻扎项目部。因为,他牢记“责任重于泰山”的使命,也牢记对自己、对工作的承诺。
长期的现场实践,更使他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仔细核实图纸中的一笔一画,每一个标注。碰到质量问题,平时温和的他会变得格外严肃,“设计不能犯错,哪怕很小的细节,也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责任至上,质量至上”,在何应道看来,既然选择了做一名设计者,那么就要对得住这份硬核担当,正如一块泰山石的“宿命”,敢于担、勇于当,靠得住、顶得上,为民谋福祉、保平安,风雨中屹立千年,只求“国泰民安”。
与人相处,他低调谦和、乐于分享。在同事眼中,他既是技术骨干,也是一个能干的伙伴、有趣的朋友、不藏私的老师。
对待家庭,他尽职尽责、呵护备至。虽然长年在外出差,何应道没有很多时间陪在妻儿身边,但他每天保持给妻子打一个电话,每周保持和父母电话联系。也正是家庭的温馨和睦,才让他在工作中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何应道和无数四院人一样,把工作看成事业,把事业视为生命,既背负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同时也享受着这份责任所带来的荣耀与光荣。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