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隧道由于结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其安全问题一直都备受关注,合理的交通控制有助于保障隧道内交通安全、畅通。隧道交通控制技术配置应具备怎样的逻辑,有哪些需要注意的要点?今日,交通言究社邀请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特约专家、3M交通安全系统部首席交通安全教育与政策联络官官阳回归到最基础的理念上对此进行介绍。
关于隧道的安全对策和逃生设计,有很多专业标准和规范,本文重点从最基本的道路运行管理角度,探讨长隧道的交通控制逻辑和技术思路。
交通控制是任务,无论使用多先进的手段,目的是要实现交通流的顺畅和安全移动。从这个角度讲,再先进的监控设施、智慧运算和通信手段,都是服务于最基本的交通流控制任务的,这个核心任务不能被喧宾夺主。按照这个基本而朴素的逻辑,隧道里的交通流控制,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通”和“顺”的问题,也就是说,最致命的交通控制错误就是当交通流在隧道内发生阻滞时,对隧道上游驶入隧道的交通流不实施限流,任由上游走廊的车辆源源不断地涌入隧道,在隧道里形成排队和积压,直到隧道里装不下而出现秩序混乱、挤占救援通道和排队溢出的情况,这在隧道运行管理上是灾难性的现象,因为一旦发生意外,施救力量将无法被快速投放进去,也无法实现快速疏散。
所以,对长隧道的交通控制技术配置而言,一个是要围绕“通”和“顺”建立基本的、正确的交通流控制逻辑,一个是要配置对应的技术方案和措施手段,监控、信号灯、警示标志、标线、应急处置人员等,都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设施,并不需要太花哨和高昂的投入,其顺序是这样的:
① 隧道下游的“通”:在隧道内和隧道出口,特别是隧道下游,要有实时监控和处置能力,无论是配监视员还是使用监控设备,要确保及时发现隧道出口被堵住的情况和风险。除了配置监视巡查员和监控外,还应该在隧道沿途和隧道口等位置设置告知标志,提示驾驶人一旦遇到隧道拥堵无法驶出隧道的情况要及时报警。目前我国隧道沿途都设置有报警电线),但是缺乏醒目的、明确的提示人们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的标识。通常情况下,隧道下游仅仅依靠监控是不够的,也未必可靠,所以即使无法常设巡查员,也应该确保在发生意外后的短时间里就能有应急管理人员被投放到位,以进行必要的指挥和处置。我国一些隧道里设置了高音喇叭,但是因为回音很重,大多很难听清。
② 隧道上游的“通”:在隧道入口位置、包括入口前的一段距离上,就开始设置车道信号灯组以及警示标志,前置的距离和层次以及视觉强度应根据道路条件和流量等决定,这样一旦隧道内发生拥堵,或者隧道下游路段出现意外堵住了隧道出口,或者更远处有意外可能堵住隧道出口的区域,应该第一时间控制住隧道入口的车流继续进入,kaiyun登录入口登录官网避免隧道内车辆聚集。同时要在上游为隧道内救援或避险逆行驶出的车辆提供行驶空间,比如临时逐级压制出一条车道或路肩为安全救援服务。在这里要注意一个问题,由于很多隧道是建立在高等级公路上,递减速度和逐级压减车道的措施和视距要充分考虑,动态信息板和固定的警示标志应该配合使用,确保驾驶人从高速状态下能安全降速直到停稳,等待险情排除或进一步的通行指示。
③ 隧道内的“顺”:隧道内的车道使用是根据本地的交通流特征进行布置的,不能千篇一律。通常情况下,如果是单向双车道以上,应该强制大型车辆靠右行驶(见图2),并根据隧道的长度等做出交通工程评价,看是否应该提供被低速车辆压制的排队车辆的超车条件——对长隧道而言,不允许超车的弊端也很多,不仅会导致浪费,也会因为长期抑制车速导致驾驶人失去耐心而冒险和违法,引发风险;但允许超车的前提是详尽的交通工程调查和设计,要确保超车秩序,用标线和标志控制超车的行为规范,并明确禁止从右侧超车。
④ 隧道内外的安全冗余:隧道内一旦出现事故或意外导致交通中断,首先要确保能阻止隧道上游车辆继续驶入,指示已经进入隧道的车辆和人员如何尽快撤离隧道;如果情况紧急,应该先考虑人员撤出问题和危险车辆的防护问题;如果隧道很长且尚有条件撤出车辆,要考虑顺行或逆行的条件配置,如果需要清出逆行车道,不仅要在隧道上下游进行流控,为隧道内的车辆撤出提供空间,还要投放应急指挥人员和配备临时设施进行指示引导。安全冗余措施和成本关系很大,取决于预案的设计水平,但任何一个长隧道,都应该有多套针对多种情况的应急预案,避免突发状况时的慌乱。
⑤ 成本效益的考虑:隧道的建设成本非常高,特别是长隧道,做了大量的安全配置,但从目前的技术能力有效性看,最可靠的仍然是人,特别是监控巡逻和指挥,经过训练的专业岗位是最可靠有效的安全配置。所以,任何以高科技为名义的监控和智能设施配套,首先应该做的就是成本效益分析,看看这些投入能替代多少人工,都有什么人工是无法替代的,特别是能否替代现场指挥和临场救援,再测算这些投入比建立一支具备多种功能和灵活运输工具应急小队的财务效益如何。有了这些评价的思路kaiyun登录入口登录官网,才能为隧道安全找到最合理和可持续的安全方案。
上述五点,是针对长隧道交通流控制逻辑和思路进行的探讨,其基础是交通工程最基础、朴素的措施和手段,在追逐炫目的高科技洪流之中,我们的目标并没有发生变化,促通保畅,服务人民,依然是我们的初心。
(文 / 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特约专家、3M交通安全系统部首席交通安全教育与政策联络官 官阳)